|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长安村史 | 西安大兆村历史

长安村史 | 西安大兆村历史

关键词:西安大兆村,长安区大兆村,大兆村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长安之窗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hare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6396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一)少陵塬和大兆村的渊源
   少陵塬古称鸿固原,因汉宣帝将早逝的许皇后葬于此,故址近长安区大兆街道办事处司马村北,后汉宣帝死后也葬于塬上,在当时杜县之东塬上,称为杜陵,也称大冢;因此许皇后冢小称少陵(雁引公路旁)。少陵名称即来源于“少陵”(古代“少”“小”通用)。
   少陵原东临滻河西岸,河对岸是狄寨塬。西周初期,周武王封其弟鲍伯于原上,古鲍国,其故址今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办事处鲍陂村,秦时称该处为鲍里。
   少陵塬为西安东南台塬区最高处。海拔400-600多米,地形高于西安市中心50-100米,地势高亢。少陵塬属 秦岭 北麓黄土台塬区,中部平坦,四周稍陡,地形独立、土地肥沃。少陵塬东部达滻河西岸,北部有鲍陂—韦曲低地和曲江湖。少陵塬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度左右,年降水量600-780mm,冬春少雨,夏秋高温多雨。 日照较长,无霜期219天。
   少陵原地区历史上水源丰富,植被茂盛,有成片竹、槐等,野生动物众多。坡、沟有多处泉水和天然水塘,直到20世纪60年代,少陵原四周和鲍陂低地还有泉水。少陵塬秦、汉、唐属皇家园林 上林苑园囿,是传统的文化旅游胜地。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咸阳塬上埋皇上,是说咸阳北塬墓葬很多,到处是冢疙瘩。北京有十三陵,然而在少陵塬上,也素有小十三陵之称。明初太祖洪武皇帝封次子朱樉为秦王,藩居西安,有明代“天下第一藩国”之誉。历代藩王及郡王宗室陵墓均在少陵原上星罗密布。明制藩王、诸王出生后二岁,开始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死后才封葬,讳避墓,称为井。当时旧制每井有两营兵把守,后均发展为村庄。因此在塬上也有“九井十八寨”之称。今以大府井为首(今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事处大府井村北),包括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十)子井,共九井和护陵军营形成许多寨,有东伍村,南伍村, 胡家寨,大兆寨,甘寨,查家寨,常旗寨,南高寨等,其历史跨越二百四十多年。
   20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时,少陵塬上带有封土的墓葬(群)184座,没有封土的湮没墓葬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墓葬群的年代从战国、汉朝、唐朝一直到明朝,其陪葬器物包罗万象,是典型的文化宝藏之地。
(二)大兆村的历史演变

   据《陕西金石志》记载,大兆村(大,古音念dai)起源于唐初。当时村名大赵村,后分东西赵村。明初因村南有汉宣帝许皇后陵,这里是陵墓兆域,故易名大兆村。
   按照《皇清重修大兴福寺碑记》等碑志记载,大兆村“汉唐”即有“敕造兴福寺”。据此推断,大兆村起源应该大大早于唐初。大兆村所处位置东望浐河、白鹿原,东南眺鸣犊、汤峪,南接樊川和引镇街,西连杜曲、韦曲,北依西安城,地势高亢,环境优美,历史上交通便利、店铺林立、商业繁荣,是西安城到引镇、鸣犊乃至镇安、柞水的必经之路。
   汉代,大兆村一带有“尚冠里”建制。唐代,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有“延信里””建制。唐代前后至宋元,现大兆街道办事处辖区还有“杜陵乡”、“南陵乡”、“少陵乡”等建制。据推断,乡制(相当于乡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应在大兆村。宋代的《太平寰宇志》中称大兆村为“大赵村”。明代,因大兆村在汉宣帝许皇后少陵的兆域,将“大赵村”改为“大兆村”,并分东西两村;明地方政府还在大兆村设“大兆铺司”,驻大兆村。清代雍正年设“大兆镇”,驻大兆村。清末又设“大兆社”、“大兆仓”,驻大兆镇。民国26年(公元1938年),(又有一说为1939年5月14日),为避日机轰炸,长安县国民政府(长安县公署)由西安城内的东县门迁至大兆镇,驻在大兆镇最大的寺庙大兴福寺内,从此大兆镇不仅是少陵乡的中心和西安城南重镇,而且成为长安县政治中心,变得更加繁盛。至少清代和民国,大兆镇有五条 商业街,农历单日逢集,商贾云集,货通南北,极为繁盛。自建村以来,大兆村从历史上的“杜陵乡”、“南陵乡”、“少陵乡”、“大兆公社”、“大兆乡”等行政建制,到今天的“大兆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中心区从古到今虽然有变化(但都在少陵塬地区),但大兆村一直是乡制(相当于乡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所在。

   解放前长安县国民政府(长安县公署)迁至大兆村,驻在大兴福寺内,解放后,大兴福寺成为乡一级政府、粮站和派出所所在。1958年,长安县普遍成立人民公社,同年成立“长安县大兆人民公社”。同年,西安市划大兆人民公社的王家砭、常家湾归西安市管辖。1968年,大兆人民公社成立“革委会”。1978年,恢复生产大队。1984年,改长安县大兆人民公社为“长安县大兆乡人民政府”。2002年,经西安市人民政府、长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大兆乡与酒铺乡合并为大兆乡,乡政府驻大兆村。同年,经国务院、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撤消“陕西省长安县”建制,设立“西安市长安区”,管辖范围不变,各乡镇管辖范围也未变。2007年4月4日,经西安市人民政府、长安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大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驻大兆村。2008年7月3日,省建设厅组织专家对第三批关中百镇规划进行了审查,将大兆村列为“关中百镇”名单。

 

(三)大兆村的古今名人
   大兆村有柏、权、杜、傅、白、王、郭、蒋、李等姓氏。西村以傅、王姓为主;东村以杜、柏、白姓为主。中村有权杜等姓。历史上,大兆村还有成(或程)、杨、呼延、王(东村的王家与西村的王家不是一支)等姓,不过现在已经衰落或灭亡。
   解放以来,由于土地改革运动,落户的其他姓氏也有,但人数很少。近代、现代和当代在当地有名或原籍大兆村的人物有:
   清末开明大地主杜御基;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时的“刀客”杜汉治;资助过清光绪25年(公元1900)逃到西安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大地主傅四美;北方砖雕工艺的佳作、关中建筑的代表、“城南花房”的主人商人兼地主傅西哲;赤手打死金钱豹并被鸣犊镇嘴头庙供奉的王银;民国当地著名绅士傅老五(大名不详);民国当地开明人士傅继越;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夫人谢葆贞的好友、民国当地有名的爱国商人柏世杰;为抗日战争作过贡献的爱国地主柏世礼;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夫人谢葆贞的好友民族资本家爱国人士柏世文(又叫柏蔚文);当地开明绅士傅光荣;民国时长安县被称为“十大粮库”之一的梁志善;国家团级干部、新中国陕西省教育厅首任机关会计、教育部直属国营西安教学仪器厂国家筹办代表柏志清;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轩辕黄帝研究专家柏明;国家离休干部、原解放军某师政委、某导弹基地首长、书画家、获“陕西省文化名人”称号的傅英敏;当地有名的商人、大华纱厂股东柏志奎;离休干部、前大兆区武装部长、前咸阳专区某国营商业部门负责人杜开印;解放前参加革命的共产党员、对长安县解放有贡献的离休干部权红章;长安民间“小红拳”的传人、民间拳师柏宽心、柏少生、柏恩喜、杜清奇;国家处级干部、原雁塔区委办公室主任、雁塔区书画协会主席、书法家、获“陕西省文化名人”等称号的柏小民;前陕西师范大学校长、书记傅功振;武汉大学教授傅功成;多才多艺的农民知识分子杜海亭;农民书法家傅俊杰等。   

(四)大兆村概况
    大兆村是大兆街道办事处驻地。新雁引公路、新韦鸣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882户,村民3328人, 加之住镇各单位人口5000余人,其中劳动力2085人。村子有14个村 民小组,村域面积3.89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15亩,人均耕地1.44亩。该村是长安区最大的村落之一。
   该村位于西安市东南15千米处,与大雁塔直线距离11千米,处在历史著名的少陵塬(原)地区。设在该村的大兆街道办事处北边接雁塔区曲江街道办和等驾坡街道办,东接长安区鸣犊街道办,南接长安区引镇街道办、王莽街道办,西接长安区杜曲街道办和韦曲街道办。
    该村现有土地面积约五千亩。历史上,以农业、农副业、手工业、商品中转业为主。盛产的优质冬小麦,具有身重、皮薄、出面率高、筋道等特点,还种植玉米、大豆、油菜、甘薯、土豆等。滻河河川平原出产优质北方水稻。大兆村还以产手工艺品草帽辫著名,曾被评为“陕西特产”,最有名的是大兆东村。自6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兆地区由于地势高、光照长、温差大、无污染,出产的旱地无公害西红柿、旱地西瓜和其他瓜果蔬菜品质特别高。少陵塬地区出产的西瓜,个头中等、皮薄肉厚,含糖量极高,“大兆西瓜”已经初具品牌效应。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当时的大兆公社大兆村,是长安县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村。大兆公社乡镇企业(社队企业)在曾经西安地区首屈一指,大兆村有西安市鱼种厂、长安县大兆机制建筑砖厂、长安县大兆造纸厂、长安县大兆丝绸长等名优企业。2002年以来,经西安市政府、长安区政府批准,设立大兆工业基地。现在建筑材料(建筑砖)制造业和笼养鸡鸡笼制造业发达,绿色鸡蛋产量较大,还有西安市酿造公司紫燕食品分公司、西安滋品源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型企业。近年,也有一些部队、单位陆续驻入。1999年以来,农民收入持续上升。本村经济以传统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
   2007年禽类养殖10户2000多只,畜类养殖46户156头,外出务工人员近800人。人均纯收入3926元。西瓜种植2009年达1200亩,其中设施西瓜200亩,此项产业收入960万元。钢网加工在我村有着十几年的历史,发展到50余户,年收入440万元。2010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大兆街道有银行,超市、供电所、邮局、中小学校( 西安市长安区第十一中学、大兆街道办中心小学)、粮站。大兆街道近年交通更加便利,过去有67路公交车(引镇——大差市),现有920路、918路、405路等公交车通往西安市区、长安区政府。境内还有新韦鸣公路、新雁引公路、西汉、西康高速、西康铁路等。  
(五)大兆村的现在和未来
        大兆村在七十年代每个劳动日工分最低图0.3元左右,那时候干活是混集体,84年包产到户后才好转起来。据现年六十一岁的老干部王虎娃说,大兆村真正的变化是从1998年党的惠民政策实施后。现任村支部书记的蒋宝海是2003年上台的,他上台后加大了村基础设施建设。2006--2009年完成村内道路硬化38条11640米计52570平方米。栽植道旁绿化树2700株,安装路灯187盏,大大方便了农民的出行。教育为本,教育先行,村上先后投资一百余万元为大兆中心小学建起108间综合楼,现在学校软硬件设施齐全。全村有9个小组接通自来水,低压改造完成,有线电视逐步普及,部分家庭还接上了互联网,快捷的信息给村民的致富插上腾飞的翅膀。自二零零五年至今村两委会先后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集体”“文明村”“优秀党组织”和“综合治理先进村”。2009年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先后投资80余万元建成大兆村文化活动广场和牌楼。 “人畜饮水工程”总投资120余万元,打200米深井一眼,正在实施自来水入户工作,大兆村群众将彻底改变吃水难、水质差的问题,生活档次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2010年由省农业厅、西安市农业委员会、长安区农业局、大街道办事处共同牵线搭桥的西安市长安区博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入住大兆村,欲建一所占地2000亩的西安市长安区新品种示范中心----大兆万亩瓜菜示范园。园区字2010年开工现在已初具规模,采用现代化工厂式管理,现有温室育苗中心一座,温室大棚30个。温室育有冬瓜西瓜苗,大棚种有西红柿茄子辣椒西瓜等。一方面带动大兆村乃至周边村落对经济作物的发展,同时解决了一部分村子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前一大亮点工程。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大兆村以及其它村的农业发展必将受到此项工程的巨大促进。
                          
     大诗人李白,登过杜陵,并写下了五绝《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诗圣杜甫,在杜曲周围,少陵原上下,都留有足迹,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杜少陵。留下了大量描写少陵风物的壮丽诗篇。白居易也在这一带生活过,并写下了著名的《卖炭翁》、《观刈麦》等诗篇。 站在宏伟的大兆村门楼前,雁引路挨村西南而过,不远处可看见韦鸣路上奔驰的汽车,西干渠经过几十年的苍桑重新为曲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村东南的许后坟依稀还诉说着曾经的怨艾,麦苗青青,南山隐隐,该过去的终究要过去,该改变的依然在改变,然而改变不了的是这块土地上老百姓的质朴和善良,也许是他们秉承了这儿皇天厚土的胸怀,默默的,默默的,还原给了大地。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