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长安村史 | 长安中兆村历史

长安村史 | 长安中兆村历史

关键词:长安中兆村,中兆村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长安之窗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hare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24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中兆村是距大兆街办约2.8公里的一个不大的自然村。东临东曹村,相距一华里,西接二府井约一公里之遥,南和兆寨相隔一公里,北连鲍北(现名三益村)也是一公里。2008年新修的雁引路擦村而过。人口1500人,有可耕地2000亩。该村姓氏有毋、刘、董、张、李、刑等,以毋、刘两姓为主。
     处在“九井十八寨”的少陵塬上,却不像别的村子留下了不少遗冢,老人们只是记得解放前后村子的土地上还有好些墓冢,没有碑文,后来平坟拉土逐渐消失完了。中兆村这样的平淡无奇,在这片有着庞大历史遗留的土地上,让人不可思议。
    我执意要找民政局前些年立的村碑,有人说恐怕都找不见了,前几年还在,盖房时挖断了,便不知在什么地方了。村书记毋天运说还有残碑,他知道在哪里,便带我去找。
    略费周折从残断的村碑上看到有这样的记载:建于唐初。其它很模糊,有泰佰冢,左仆射赵芬字样,其他已看不清。虽然如此,却告诉我这个村子是有历史的。
    回来查了《长安地名志》,上面记载,该村建于隋代。清嘉庆《咸宁县·陵墓志》记,隋尚书左仆射赵芬墓在少陵塬中兆村,俗称泰佰冢。因村在小兆村和大兆村之间因此得名叫中兆村。
     赵芬,字士茂,隋天水西人也。父演,周秦州刺史。芬少有辩智,颇涉经史。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历记室,累迁熊州刺史。
  高祖为丞相,后迁东京左仆射,进爵郡公。开皇初,罢东京官,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未几,以老病出拜蒲州刺史,加金紫光禄大夫,仍领关东运漕,赐钱百万、粟五千石而遣之。后数年,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赐以二马轺车,几杖被褥,归于家,皇太子又致巾帔。后数年,卒。葬于少陵塬。
    如今赵芬墓早已不复在,老人说上世纪四十年代赵芬墓还有遗址底摊,后来连底摊也平了,留下许多遗憾和谜底需要后人探索。
    历史的遗留许多已无从知晓,可今年七十二岁的毋恩民说起自家的祖坟,仍是记忆犹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村北也就是现在的水库边上,有一片柏树林,郁郁葱葱的,有十一棵两人合抱粗的,还有几十棵小一点的。那是他家的祖坟所在地,据他的上辈人说,从咸阳塬上一眼就瞅见了这一片繁茂的树林子。毋氏祠堂有三间大房大小,祠堂面朝东,也叫四合头(相当于四合院),有厢房,有头房,后房。村里还有一毋姓祠堂,大小和坟地的也差不多。一到清明连外村的毋姓也来这儿祭祖,场面很大。那时祭祀有神头(主持),每年各户轮次,各家收租子,筹集祭祀物品,祭祀完还要分馍。刘姓也有祠堂。
   当然,我不太信真能从咸阳塬上看得见这片树林,可我相信这儿的确有过林子,树有环抱粗,环抱粗的老树昭示着这儿有着一段辉煌历史的存在,存在于他们的父辈中,存在在中兆村中,1954年前后平坟平掉了,树也被伐了,留下了毋氏族人的遗憾,留下一段记忆。
   该村在唐以前就有,清嘉庆中兆村属咸宁县大兆社,不管历史如何演变,大兆乡如何归属,中兆村一直隶属于大兆乡。

   据今年75岁的老人毋志军讲,解放前村里有城墙,当时南门洞还在,是翻卷大洞子。其他三个门洞都不存在了,城墙还在,有城壕。那时村里约有160--170户,解放那年他十四岁。他还记得解放前后村里有几家私人作坊是出了名的。有姓康的开的砖窑,毋姓人开有纸坊,醋坊。毋志清的醋坊相当有名,贩子上门来买,方圆几十里都吃他醋坊的醋。还有张益善、毋伟才、毋炳夫、毋世龙开的香坊,大都是自己担到西安去卖,也有上门买的。
   那时毋志清和刘生天是财东家。刘生天是个开明人,他办的私塾有30多个学生,维持有三四年之久,解放前才解散。如今中兆村小学现有学生四百余人,兆寨也有部分学生在这里上学。
  直到六七十年代各队都还有纸坊,造的是卷炮用的粗火纸,到八十年代才逐步消亡。
   村里原先有十多座庙宇,破四旧时村里的大小庙都被拆毁,记得当时有老爷庙、楼楼庙、大圣庙等。
   大庙(现在的村委会地址上)坐北面南,上殿供有五大菩萨,东有娘娘殿,西有城隍殿,下殿是五间卷棚(厢房斋房)。大庙里有一挂大老钟,两三米高,红椿木做的钟架。那时保长用来开会召集村民时就敲这口大钟,很远都听的见。大庙前还有一小庙,坐南向北,叫无量庙。
   还有坐西向东的大圣庙,北有坐北向南的雷神庙,东头还有坐东朝西的菩萨庙,三官庙,北门外有马王庙,城墙外还有一间两层木楼的菩萨庙。
   三月十三是娘娘庙会,正月十九是老爷庙会,人很多,香火很旺。
  后来的村小学就是在原来大庙所在地上建的,再往后才搬到村南现在的地方。小学的对面有一株百十年的皂角树,树身合抱粗,孩子们一放学就围在树下玩耍,夏天树上的皂角婆婆娑娑,似乎在诉说着村子曾经的古老历史。这株皂角树还不算老,也就百十年历史。村西南在往西曹村半道上有一棵皂角树那才叫大,有碾盘粗,树身已空,孩子们从树洞钻到树上玩,睡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砍烧了材,当时树还活着,虬枝上还有叶子,真可惜呀。
   村里还有两只石羊,东边一只埋在村子老街道边上,西边一只在一街道中间,何时在这里已不为人知。在街道中间的这只石羊背上有一条白纹。这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说是这只羊偷偷跑到人家二府井去喝水,被人家村子人抽了一鞭子,受了伤跑了回来,因此背上留下一条白色瑕印。还说前些年有人移动了石羊的位置,那条街的人得怪病的很多,有人便说是移位惹的祸,后来把石羊又搁回原来的位置,街上人们的怪病也消失了,所以现在这只石羊还在街的正中间,谁也不敢挪动了。
   中兆村解放后第一任村支书是毋平复,主任是毋养幸。
   中兆很早是三个队,后成为五个(三队分为两个队),后来将一组又分开成为现在的七个自然小组。
   村北有一座约100亩地大的水库,始建于上世纪1959年,引自大峪河,坝高5米,总库容2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站在水库的坝上,遥想当年壮观的场面,是怎样一个波光粼粼,碧水荡漾,而如今仅剩下三分之一不到的水域,水量也很少,承包给了一个养鱼的,看着中兆水库的模样今非昔比怎不让人慨叹。
   文化大革命前后村里每个劳动日工分仅图0.2--0.3元,那时一个劳动日工分还不够买一盒羊群烟,当时一盒羊群烟是0.19元。那个年月,不上化肥只是上些家肥,庄稼的产量很低,亩产四百斤还在乡上得过先进奖呢。
    直到1998年党的惠民政策实施以后,农民才觉得真正尝到甜头。中兆村的养鸡人多起来,2000年左右存栏量达到7万只,旱番茄也相当有名气,主要集中在三四队。
    村人自古以种粮为主,主产小麦玉米。一部分人种西瓜,还有少部分人种植大田蔬菜。
    村里有两个翻砂厂,两个砖场,均为私人企业。解决了好几十个剩余劳动力,村里的两个砖厂还带动拉土拉砖搞运输的农户约有三十来户,大都跟此受了益。
   近年来,中兆村在书记毋天运和村长李文江带领下,2006年村主干道开始硬化处理,2007--2010年分段硬化,截止2011年4月村街道硬化达到80%,约三公里左右。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
2009年村文化健身广场建成并通过验收,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中兆村每年农历6月19日过古会。
   雁引路从村边擦身而过,给村子带来方便也带来商机,路边有商店饭馆,一家驾校也因其交通方便应时而来。

   如今的中兆人正以暂新的面貌迈步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路上,丢掉对历史的幻想,吃不上老祖宗的遗产,那就扎扎实实的耕耘,创造新的成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百年皂荚树

百年皂荚树

中兆村石羊

石羊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